講座提要:
從經濟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今天可以說是處于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要發揚我們的優勢,克服我們的劣勢,就要使用合適的分析工具,而在這些工具中,經濟學所提供的工具是最主要的。誕生現有的經濟學工具箱中的工具,不能解決中國經濟今天遇到的問題,必須加以改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就是改進的主要方法之一。這一點,從清代經濟史留給我們經驗與教訓里可以清楚地見之。不僅如此,比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和明天的選擇是由過去決定的”(諾思語)。只有對過去有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對中國經濟的今天和明天做出正確的選擇。
講座時間:
2020年12月4日19:00-21:00
地點: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401教室
主講嘉賓簡介:
李伯重,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1年和1985年分別從廈門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批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之一,爾后在美國密執安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先后供職于浙江省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現任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并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理工學院、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以及美國國會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美國全國人文學中心、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的客座研究員。
曾任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評審專家等。
曾應邀在世界史學會第八屆國際大會(加拿大,1999)、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第21屆大會(荷蘭, 2010)、國際經濟史與商業史學會第35屆大會(葡萄牙,2010)、亞洲世界史學會第4屆大會(日本,2019)的開幕式上做基調報告。
自1974年以來,在海內外出版著作9部,論文多篇。其中專著《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620-1850》、《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理論、方法與發展趨勢:中國經濟史研究新探》、《中國的早期近代經濟――1820年代華亭-婁縣地區GDP研究》,曾獲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思勉原創獎、東亞 “亞洲圖書獎”之著作獎、香港研究資助局首屆“杰出學術獎”等。
因講座座位有限,請掃碼加小助手微信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