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與深圳商報近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將充分發揮其學術優勢支持深圳商報和讀創300萬商事主體社交平臺的建設。從今天起,合作雙方將聚焦于國際國內、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圳經濟發展熱點焦點問題,在深圳商報開辟北大匯豐專家說專欄,定期為廣大深圳企業提供新鮮有深度,觀點鮮明針對性強的金融和財經熱點分析、前沿學術研究、深度經濟報告等,敬請關注。
優化營商環境是城市實現現代化治理、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圳要在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要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根據深圳市確立的目標,到明年底,參照世界銀行評估體系,深圳的營商環境要進入全球經濟體20強,到2025年要進一步接近全球先進城市的水平,努力成為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的最佳首選地。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目標,標志著深圳國際城市能級定位向更高層次提升。營商環境質量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本質上體現了政府對市場主體需求的響應意愿、能力和速度,核心是對政府職能和體制機制的改革。深圳將營商環境建設目標定位于國際先進水平,體現了經濟特區一貫的進取精神和責任擔當。
深圳是一個具有鮮明改革開放基因的城市,長期以來走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城市前列。2013年即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商事制度改革,簡化興辦企業的登記程序,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良好的市場準入和競爭環境。近年來,深圳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改革任務“一號工程”,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不斷推出改革創新舉措,發布圍繞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改革20條”。10月29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立足深圳先行示范,圍繞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所涉及的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進行規范,把營商環境改革工作向法治化的縱深推進。
隨著深圳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市場主體更加活躍,截至2019年底,深圳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47.3戶,創業密度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今年1-9月全市商事主體總量增長9%,其中企業總量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近8%,民間投資大幅增長22%,體現了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給深圳提供的強韌發展支撐。
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為深圳繼續高標準打造國際領先營商環境提供了新的機遇:一是營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公平開放市場環境。對國內外市場主體一視同仁放寬準入門檻,這是良好營商環境的應有之義。深圳獲得授權在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基礎上,制定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在能源、電信、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教育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并放寬前沿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準入限制,在企業和自然人破產制度上也將有新的探索,這都將使市場環境得到更好的完善。二是贏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先機。深圳獲授權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大數據、生物醫藥、醫療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開展立法先行先試,開展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試點,完善互聯網信息等數字知識產權財產權益保護制度,這將有助于深圳打造保護知識產權標桿城市,吸引全球優質科技要素向深圳集聚,成為戰略新興產業率先發展的引擎基地。三是在城市的投資和貿易領域形成鮮明的國際風范。“國際化”是深圳長期以來城市定位的關鍵詞之一。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對標國際一流投資貿易規則基礎上,通過本輪授權,深圳將更好地在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專業服務、國際貿易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得到發展,同時在國際商事、國際法律專業服務、國際仲裁等方面實現規則銜接,進而提升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四是高標準建設“數字治理”城市范例。深圳有條件在政務、經濟、社會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上率先創新,打造關聯貫通的大數據平臺,以政府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實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進而整合應用社會數據資源,以更高的標準推動“數字政府”建設,讓“數字治理”廣泛滲入城市公共服務的“毛細血管”。
40年前深圳被賦予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歷史使命,新時代深圳又擔當起為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探索有效路徑先行示范的重任。通過高標準打造國際領先營商環境,深圳必將更有效地匯聚全球資源,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來源:深圳商報(2020.11.23)